面试综合分析中的“逻辑性”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面试综合分析中的“逻辑性”

很多考生在面试备考中都觉得“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是一大难点。虽然,针对话题说出自己的思考并不是难事,但是如何答好,如何有亮点,如何让考官“心动”?中公网校小编认为,在考察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作答中,必须体现出自己的“逻辑性”。

(一)巧用“过渡句”体现段落逻辑

很多考生在组织综合分析的答案,尤其是社会现象类综合分析的答案时,总是喜欢说“我认为原因包括以下几点”、“针对以上原因,我会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殊不知,考官现在越来越觉得这样的答案内容属于套路化的答案。所以,各位考生应该尝试更加追求语言表达的自然流畅。比如谈到贪污腐败现象,在开始分析原因之前,我们可以说“要想改正目前依然存在的少数贪污腐败问题,我们就需要找出根源问题,治标又治本”。而原因与对策的过渡,可以说“要想真正实现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必须多措并举,循序渐进,这就要求我们,第一做到……”只有我们注意这些过渡句的细节,才能避免答综合分析题目时段落的零散化、碎片化,真正实现答题时段落的“逻辑性”。

(二)补满“思维过程”体现语言逻辑

有些考生在答综合分析题时,尤其是在论证过程中,总是东拼西凑,想一句说一句,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很零散,而呈现给考官的内容更是毫无逻辑。那么如何才能体现出我们语言的逻辑性呢?实际上,大家只是在思考的时候,随机联想到了一句碎片化的语言,但其实只要补满自己思维的过程,就能让考官清晰明了的了解到,考生是如何对这件事情进行论证的。比如说有些考生一谈到贪污腐败就会想到“影响政府公信力”,如果我们的表述方式是“我认为贪污腐败现象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就会让考官觉得我们是思维断层的,但只要我们中间加上“我认为贪污腐败现象让这些思想懈怠的政府官员不能够真正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问题,让群众对政府官员失去信心、失去信赖,从而降低政府公信力”,这样的答案才是体现逻辑性的答案。所以填充思维过程既能让考官觉得我们的思维是完整的,又能够体现我们的语言逻辑,还能让我们在答题过程中思维更加饱满、更加顺畅。

中公网校小编相信这两种综合分析逻辑性的训练方法,一定能够让大家在作答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时脱颖而出,将难题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杨松
行测理科

中公骨干,九年教学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梁春玮
行测理科

深耕数资13年,方法技巧多

尚迎春
面试

经验丰富,重点突出,面试明师

刘婉婷
面试

深耕面试8年,霸气正能量

刘嘉宁
判断推理

深耕判断10年,人美实力强

车轩
行测理科

骨干师资,8年教学经验

李艳
面试

聚焦学员,6年面试深耕经验

杨松
行测理科

中公骨干,九年教学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