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河南公务员面试热点:“差生”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14河南公务员面试热点:“差生”

98%的人会看:2014河南公务员备考专题| 河南公务员成绩查询| 河南公务员面试名单

  一、背景链接

  大年初二,即将从国内一所名校毕业的硕士生杨佳参加高中同学会,让她十分吃惊的是,曾经班上的“差生”已小有成就,而不少成绩优异的“学霸”还在迷茫中。这场同学会着实让她受到了刺激。

  二、模拟试题

  当今社会,出现了一种现象,上学时成绩不好的差生在步入社会后发展得很好,而曾经的优等生却在步入社会后举步维艰,这就是常说的“差生”。针对这种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热点解析

  当前,中国式教育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状令人堪忧。比如说越来越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难,而曾经的脑体倒挂现象也有了重出江湖的趋势。差生现象无疑加重了对这种教育方式的质疑,很多人都以此来证明上大学是错误的选择。其实这种观点很片面,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

  探讨差生现象的原因无疑是必要的。首先是现存的应试教育体制,造就了一部分低能的所谓优等生;其次,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是造成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第三,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不切实际加重了就业难的表现。第四,社会缺乏成就大学生梦想的相应机制和扶持政策,让梦想变得遥不可及。

  如此看来,在现行教育体制不会发生大的改变的前提下,差生现象会更多的出现,上大学难道真成了错误的选择了吗?其实,只要我们理性客观,我们不难发现:第一,所谓的差生现象,其实概率并不高,充其量也就是些个例,以此来证明上大学无用,实属以偏概全。第二,即使有差生现象,这些人所从事的也往往是低端服务业,而且举步维艰,前途如何还很难说。

  所以,我们既要正视差生现象暴露出来的现行教育体制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查改,同时也要客观理性,不能妄自菲薄,忽视了现行教育体制的巨大作用,坚定教育可以改变命运的初衷。

  为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改革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教育是最基础的公平,所以需要一些彰显公平的标准,比如说录取分数线等,这无可厚非。但时至今日,社会环境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对人的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和现代化,这时还拿传统的教育理念来培养学生,无疑是刻舟求剑,难以达到目的,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社会就是明证。因此,需要加快教育改革,探索新的教育体制和机制,要根据时代发展改变专业设置,根据个人特点创造允许特长发挥的机制,要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技能上能胜任工作。

  其次,要引导学生改变就业观念。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与其悲叹差生,不如从自身身上找原因。我们和差生相比,不差智商,不差技能,不差理念,甚至不差能力,差的是在走投无路时的魄力和勇气,差的是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身姿。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倡导的“知行合一”,其实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灵丹妙药。当代大学生要深刻明白我们求学的目的和任务,将自已的命运和国家、社会的发展融合起来,要明确自已的人生目标,规划自已的人生路径,在大学期间多积累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在思想上武装自己,但当走上社会后,要放低身段,尽快了解社会,尽快融入社会,这样才能将一技之长用在报效祖国和实现身身价值的实践中,从而成就人生。当然,我们也要教导学生,在求学上从来没有华山一条路,所谓的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对人的成长同等重要。

  最后,要配套相关制度政策。社会要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大学生参加工作创造合适的条件。我们要改革现有的市场准入机制,改革现有的融资体制,改革现有的工作方法,积极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便利条件。我们要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体系,明确大学生参与社保的条件和途径,特别是要关注创业大学生,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其创业风险,减少后顾之忧,从而在根本上培育创业土壤,为大学生施展才能提供制度。

  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差生现象,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不能否定大学教育的作用,也不一厢情愿的认为只有上大学才能。只有这样,才能更为合理、高效的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专家推荐阅读:河南公务员面试技巧|河南公务员面试习题|河南公务员面试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