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扎实做好碳中和 坚持绿色发展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21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扎实做好碳中和 坚持绿色发展

\

>>>2021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网校课程


推荐

2021广东省考准考证打印入口已开通。笔试时间:3月14日。今日推荐:广东省考考前白皮书,另附公安岗蓝皮书。特别提醒,3月12-13日19点还有3场考前抱佛脚公开课,为您梳理重点难点:2021广东省考考前抱佛脚

\
广东中公网校公众号(gdzg999)领资料包
扫码回复【白皮书】0元领考前资料


背景链接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公考角度解读

[内涵]

碳中和也称作“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原因]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是我国履行负责任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历史担当。

一直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也要看到,生态环保任重道远,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任务十分艰巨,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统筹融合有待加强。

当前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比较高。我国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高耗能原材料产业的比重较高。我国大量的碳排放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并不是老百姓消费导致的。

我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中后期,对未来经济增速仍有较高预期,尽管加大节能降碳力度,但能源总需求一定时期内还会持续增长,二氧化碳排放也呈缓慢增长趋势。

对我国来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就越有利于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

[意义]

碳中和的提出,表明了党中央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坚定决心,体现了我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新的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提出,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契机,注入新动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仅影响我国绿色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全球经济技术变革的方向,而且对保护地球生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对策]

要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我们通过发展数字产业、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减少能源消费的增长,控制能源消费的总量,促使单位GDP能耗比较快速地下降,来抵消由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从而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能源低碳转型是重要内容。“十四五”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实施更加严格的控煤措施,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消纳能力,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制氢等先进技术和产业。推进电力系统转型,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交易和调度机制。

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推进工业、交通、农业等领域协同治理,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协同控制的创新举措和有效机制。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氛围。

【申论范文】

绿色发展 打造社会共识

无论前方的困难有多大,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基本共识。总书记一路考察的谆谆叮嘱、语重心长,彰显了党中央坚持绿色发展、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信心,也引领全国人民行动起来,企业坚持绿色生产做绿色发展的引领者,居民也要积极垃圾分类。如此,必然能够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迈出坚定步伐,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前几年人们还在谈霾色变,通过这几年的铁腕治理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我们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实打实的成效。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首都北京美丽的蓝天白云,在代表委员们的手机里刷了屏。随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北京的空气质量显著改善。放眼全国,空气更清新、河水更清澈、大地更清洁的景象,如今随处可见,人们的生态环境获得感日益增强。这是因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攻城拔寨,闯关夺隘;这是因为,14亿中国人珍爱环境、呵护自然,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

生态文明建设如同一面广角镜,折射出追求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展理念,照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的大局观、整体观,见证对子孙后代负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担当。我们的绿色发展理念,不仅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起到倒逼作用,也通过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措施,实实在在推动了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这种社会共识的建立进一步把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共识形成后重在落实,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就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擦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国家还要通过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等举措,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公民要增强环保意识,告别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坚持垃圾分类和低碳生活,促使自己选择更绿色的生活方式。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社会共识,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和挑战,就动摇、松劲、开口子,放松对环境的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大企业和公众,大家勠力同心,坚持不懈推进绿色发展,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定能让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让美丽中国的愿景早日变为现实,为建设一个洁净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申论范文】

绿色发展 打造社会共识

无论前方的困难有多大,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基本共识。总书记一路考察的谆谆叮嘱、语重心长,彰显了党中央坚持绿色发展、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信心,也引领全国人民行动起来,企业坚持绿色生产做绿色发展的引领者,居民也要积极垃圾分类。如此,必然能够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迈出坚定步伐,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前几年人们还在谈霾色变,通过这几年的铁腕治理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我们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实打实的成效。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首都北京美丽的蓝天白云,在代表委员们的手机里刷了屏。随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北京的空气质量显著改善。放眼全国,空气更清新、河水更清澈、大地更清洁的景象,如今随处可见,人们的生态环境获得感日益增强。这是因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攻城拔寨,闯关夺隘;这是因为,14亿中国人珍爱环境、呵护自然,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

生态文明建设如同一面广角镜,折射出追求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展理念,照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的大局观、整体观,见证对子孙后代负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担当。我们的绿色发展理念,不仅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起到倒逼作用,也通过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措施,实实在在推动了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这种社会共识的建立进一步把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共识形成后重在落实,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就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擦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国家还要通过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等举措,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公民要增强环保意识,告别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坚持垃圾分类和低碳生活,促使自己选择更绿色的生活方式。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社会共识,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和挑战,就动摇、松劲、开口子,放松对环境的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大企业和公众,大家勠力同心,坚持不懈推进绿色发展,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定能让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让美丽中国的愿景早日变为现实,为建设一个洁净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推荐 : 

2021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网校课程辅导 【广东省考】 深圳市考广州市考】 



\
广东中公网校公众号(gdzg999)领资料包
扫码回复【省考】0元领笔试网课
\
扫码加微信备注【省考
入微信群> 在线答疑 | 资料 | 资讯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