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考行测逻辑填空技巧:辨析词语要学会“去同存异”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每每被考生寄予厚望,但结果却总不尽如人意,尤其是逻辑填空部分的题目,正确率更是“飘忽不定”。这主要是因为逻辑填空部分考查内容、考查角度过于繁杂。若想逻辑填空部分正确率,得走出一些常见做题误区。其中最常见的做题误区之一是各位考生进行到选项辨析这一部分的时候,容易陷入到词语之间的相同之处“不可自拔”,导致不能找到辨析的角度,无法准确辨析词语的差别。若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深谙命题人命题套路。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通过命题特点和应对策略两部分为考生答疑解惑。
一、命题特点
命题人在命题时主要从材料和词语两方面入手。材料中一般会有相应的呼应点,只是有的呼应点指意相对明确,有的呼应点指意相对宽泛、隐晦,概括理解有点难度。选项的设置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设置同话题词。例如:题干内容为“脱贫攻坚必须________”,选项设置为“未雨绸缪、一鼓作气、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四个成语均可以修饰脱贫攻坚工作。二是设置近义词。近义词的设置一般有四个词语均为近义词的情况,也会出现两两互为近义词的情况,还会出现三个词语语意相近的情况。例如:题干为“沿袭了数千年的观念,短短十年________”,选项就设置为“土崩瓦解、灰飞烟灭、化为乌有、分崩离析”四个成语语意相近的情况。再如有的题目选项设置为“司空见惯、妇孺皆知、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这种其中两个成语意思较为相近。
二、应对策略:
考生需要做到的第一步是准确找到呼应点,并尽可能准确的理解呼应点所传达的意思。第二步则是在一组词语中辨别出来表意最准确,表达效果的词语。而考生往往在第二步的时候,过多的被词语的相同部分迷惑,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而,在做题的过程中,我们要将注意力放在词语的不同之处,而不要过多的关注它们的相同之处。例如看到“不药而愈、对症下药、一针见血、标本兼治”这么四个成语,很多考生下意识的就会想到它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形容“治疗”的效果,甚至还会想到“治疗”的效果还不错。事实上,单独拿出“一针见血”,考生往往能区分出来该词与其他词语意思完全不同。再者,还有考生看到“不药而愈、标本兼治”总觉得这两个成语意义相近,均有“治愈”之意。事实上,单独拿出来“不药而愈”考生能明白该词强调的是“治愈”的方式,“标本兼治”强调的是“治愈”的效果。因而,我们在辨析词语的时候,一定要将注意力放在每个词语的侧重点,把握住词语的核心意义,才能“势如破竹”,将词语区分开来。接下来,我们来看两道国考:
【例题1】脱贫攻坚必须_______,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同时也应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_____, 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未雨绸缪 一马当先
B.一鼓作气 奋发图强
C.循序渐进 再接再厉
D.稳扎稳打 自力更生
【中公解析】D。根据文段的提示信息“一步一个脚印”可知,要填入的词语与之构成并列关系,意为指做事不浮躁,比较踏实。A项“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循序渐进”是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行事,符合文意;D项“稳扎稳打”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符合文意。又“自力更生”符合“激发内在动力”的语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例题2】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 是一个褒义的字眼。一个年轻人处事得当,会被说老练、老成。但是进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沿袭了数千年的观念,短短数十年_________ 。年龄大、资历老逐渐不再是一种优势,有时反而成了学习新事物的一种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土崩瓦解 羁绊
B.灰飞烟灭 累赘
C.化为乌有 阻力
D.分崩离析 弊端
【中公解析】A。根据文段可以得知资历老不再是一种优势,第一空处的意思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A项“土崩瓦解”意思是比喻事物的分裂,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置于此处指的是“观念彻底崩溃了”,符合文意;B项“灰飞烟灭”意思是像灰、烟一样很快消失,形容在极短时间内消失干净;C项“化为乌有”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二者侧重于“完全没有、完全消失”,语意程度较重,排除B项和C项;D项“分崩离析”一般形容国家或四分五裂,不可收拾,不符合语境。答案锁定A选项。又“羁绊”意思是说束缚或牵制,符合语境,故本题选A。
通过以上两道题目的展示,各位考生应该能够了解到,词语的选择需要“去同存异”,多去关注词语之间的不同之处,才能正确率。中公教育专家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帮助各位考生能在逻辑填空这一部分更上一层楼!
(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