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教育特征的是( )。

A.萌芽状态的学校 B.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C.官学衰微、私学兴起 D.划分了不同的教育阶段

2.墨家区别儒家的特点是( )。

A.重视道德教育 B.轻视科学技术 C.重视文史知识 D.轻视礼乐教育

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性化差异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并把中国文化带回自己的祖国,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功能。

A.文化传承 B.文化创造 C.文化更新 D.文化传播

5.筱筱喜欢唱歌跳舞,孙老师对他说,成天蹦蹦跳跳的,没有学生样,学生得老老实实学习才行,孙老师的说法忽略了( )。

A.学生的心理发展 B.学生的全面发展

C.学生的主动发展 D.学生的主体发展

6.在下列选项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是( )。

A.教育民主化 B.教育信息化 C.全民教育 D.终身教育

7.下列关于学生权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发展权——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

B.人格尊严权——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

C.受教育权——学生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

D.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8.为了解新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学期教学计划,老师查阅了学生之前的相关成绩记录,对各科成绩作出整体分析。老师运用的学生评价属于( )。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性评价

9.学校为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下午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10.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校外教育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 )。

A.个性 B.思维 C.兴趣 D.品德

11.教师在自然情境下,用自己的感官和相关的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进行考察的方法,称为(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行动研究法 D.比较研究法

1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冯特 B.华生 C.詹姆斯 D.铁钦纳

13.遗忘的规律是(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均衡变慢 D.均衡变快

14.当同学们获悉本班取得学校合唱比赛第一名的成绩时,欣喜若狂的情绪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5.一名学生既想要参加舞蹈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跳不好受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冲突情境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6.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求知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7.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

A.二因素论 B.层次结构论 C.三元结构论 D.多元智力论

18.当儿童能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苹果被切成4小块后的重量并没有改变时,其思维已经具备了( )。

A.平衡性 B.同化性 C.顺应性 D.守恒性

19.有学生在学习单词时,将单词的构成进行人为分解,根据分解的各个部分,充分发挥想象,编成小故事或者情景。这种学习是(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有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20.学生将新学的“橡皮擦”归到“文具”这一总的概念中,这种学习属于( )。

A.同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学习

21.在学习动作技能时,练习成绩的进步有时会暂时停顿。这一现象称为( )。

A.迁移现象 B.疲劳现象 C.高原现象 D.天花板效应

22.王女士认为要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所以她从不约束和限制自己的孩子,甚至对孩子的学业也没有什么要求。她既不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和表现,也不在乎老师的反馈,她相信孩子一个人便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用她操心。王女士的教养方式属于( )。

A.型 B.忽视型 C.溺爱型 D.专制型

23.人们通过研究鸟翅膀的构造,设计出飞机机翼。这种心理机制属于( )。

A.负迁移 B.原型启发 C.思维定势 D.功能固着

24.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点迁移的必要客观因素是( )。

A.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较高 B.知识点之间存在某些共同要素

C.学生已掌握迁移知识点的方法 D.学生对已有知识点的理解度高

25.在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时,王老师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不同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材料和方式,根据富勒布朗理论,她处在( )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成长

【答案】

1.【答案】C。解析:我国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一类是“序”,“序”起初是教射的场所,后来发展为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的场所。一类是“校”,是养马驯马的地方,后来利用这宽广的场所来进行军事训练,而成为习武的场所。商代的学校名称有“大学”、“小学”,故A选项排除。西周时期教育的特点是,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故排除B选项。近现代学校体系出现后划分了教育阶段,故D选项也排除。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动乱,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并获得发展,故正确答案选择C。

2.【答案】D。解析:与儒家相较,墨家重视生产劳动教育和科技教育,所以B不合适,墨家和儒家都比较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史教育,而科学技术教育是墨家教育内容最有特色的方面,这样AC也不合适,因此排除法只能选择轻视礼乐教育。

3.【答案】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①顺序性指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即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的发展过程。②互补性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③个体差异性,指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不尽相同。④阶段性指的是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题干中由于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诸多不同,因此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正是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本题答案选D。

4.【答案】D。解析: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通过传播文化,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促进文化的优化和发展。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使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相互补充,使得各民族文化精华汇合、交融起来,逐渐形成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这是民族文化融入全球文明的进程。题干所述反映了教育具有文化传播功能。

5.【答案】B。解析:题干中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属于学生的智育发展,忽略了学生发展的其他方面,故忽视了全面发展。

6.【答案】D。解析: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终身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理”,并已成为世界各国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教育民主化是指要让所有人都接受一样的教育以及教育需要自由。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7.【答案】A。解析:发展权是指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A项属于生存权。

8.【答案】B。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题干中,该老师运用的学生评价属于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如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的较正规的、制度化的考查和考试及其成绩的全面评定。评价又叫标准参照评价,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外(通常是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制定这一基准),再把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其优劣的评价。

9.【答案】C。解析:德育手段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我国学生德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德育的基本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故本题答案为C。

10.【答案】A。解析: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是在课堂教学计划之外,学生自由选择、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强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能力和状态,选择、控制、调节活动内容和方式等。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校外教育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11.【答案】A。解析:A选项教育观察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B选项实验研究法是指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C选项行动研究法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D选项比较研究法是指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题干中说教师在自然情境下,对教学对象进行考察,体现了教育研究的观察法,故本题选A。

12.【答案】A。解析: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詹姆斯是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铁钦纳是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

13.【答案】B。解析: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减慢。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4.【答案】B。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其主要特点有: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热情不属于情绪状态的分类,是干扰项故排除。题干中学生欣喜若狂,情绪持续时间短暂,同时爆发强烈,属于激情这一情绪状态的特点。故此题选B。

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准备阶段的动机冲突。趋避冲突又称正负冲突,是心理冲突的一种,指同一目标对于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这一目标可以满足人的某些需求,但同时又会构成某些威胁,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既想要参加舞蹈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跳不好受人讥笑,体现对于跳舞这一个目标,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因此选C。

A选项双趋冲突指两种以上都具有吸引力的需要目标同时出现,而由于条件限制,个体无法同时采取两种行动所表现出的动机冲突。

B选项双避冲突指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性、不利的事发生,两种都想躲避,但受条件限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在作抉择时内心产生矛盾和痛苦。

D选项双重趋避冲突指当个体面临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目标而每个目标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时便发生这类冲突情况。

AB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6.【答案】A。解析: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又补充了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两种需要,即由五个层次扩充为七个层次。

17.【答案】D。解析:智力二因素论的提出者是斯皮尔曼,层次结构论的提出者是弗农,三元结构论的提出者是斯滕伯格,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改全面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18.【答案】D。解析:守恒性即客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发生了变化,但客体的内部性质并未改变。题干所述表明该儿童的思维已经具备了守恒性。平衡性指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同化性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性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19.【答案】D。解析:机械学习是指对任意的(或人为的)和字面的联系获得的过程。对无逻辑意义的材料可以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建立一些人为的联想,以便于记忆,但此种记忆因不符合有意义学习的标准,仍属于机械学习。题干所述为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指学习的内容不是以定论的形式教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先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然后再把这些内容与已有知识相联系。接受学习指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的发现,只是需要把学习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相联系。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0.【答案】C。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原有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并列组合学习(又称为并列结合学习):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题目中把新学的“橡皮擦”的概念归到文具中,把小概念归入到包容和概括水平更高的概念中,属于下位学习。故此题选C。

21.【答案】C。解析:高原现象是指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它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不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题干所述现象为高原现象。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天花板效应是指一项任务太简单时,许多被试得分都接近或达到分数的上限,使得测验的评价性和性降低的现象。

22.【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父母教养方式。

A选项错误,型教养方式是父母树立,对孩子理解、尊重,与孩子经常交流并给予孩子帮助的教养方式。材料没有体现。

B选项正确,忽视型教养方式是父母对子女缺少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要求和控制的教养方式。题干中,王女士对孩子的学业也没有什么要求。她既不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和表现,也不在乎老师的反馈,这种教养方式属于忽视型。故本题选B。

C选项错误,溺爱型教养方式是父母对子女抱以积极肯定的态度,但缺乏控制的教养方式。材料没有体现。

D选项错误,专制型教养方式是父母要求子女服从自己,对子女的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的教养方式。材料没有体现。

23.【答案】B。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原型。题干中,人们通过研究鸟翅膀的构造,设计出飞机机翼,这种心理机制属于原型启发。负迁移也称抑制性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思维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24.【答案】B。解析:影响迁移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即个人因素,包括对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态度、对学习情境的理解、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学习策略的水平、智力与能力等;客观因素包括学习材料的特点、学习情境的特点、教师的指导等。B项属于影响知识点迁移的客观因素,A、C、D三项属于影响知识点迁移的主观因素。

25.【答案】C。解析:教师专业成长分为三个阶段:(1)关注生存。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2)关注情境。在此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3)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题目中,老师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能够因材施教,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这位教师处于关注学生阶段。

(责任编辑:李明)

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考试三支一扶jd文职国企医疗招聘/医药护资格公检法基层服务银行/农商行军人考试新职业/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副业兼职/理财/软技能学历提升/考研语言/建工财会经济
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考试三支一扶jd文职国企医疗招聘/医药护资格公检法基层服务银行/农商行军人考试新职业/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副业兼职/理财/软技能学历提升/考研语言/建工财会经济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特岗教师
更多0
会员免费专区

2024年吉林市教师招聘考试-3套考前摸底卷

免费
¥ 6.6

【合集】山东教师编考试-考前必刷卷5+5套

0起
¥ 9.9起

聊城【525教师编】考前冲刺必刷卷5+5套

免费
¥ 9.9

2024年普宁市招聘教师笔试资料包(试题+思维导图)

免费
¥ 8.8
查看更多
会员特惠专区

面试母题训练-尚迎春刘婉婷

39
¥ 49

2025年教师招聘实战练题班-公基

958
¥ 1080

2024年吉林事业单位综合岗实战练题班(24吉林省)

958
¥ 1080

2024年事业单位综合岗专项讲练班-行测

958
¥ 1080
查看更多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