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冲突
从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来看,动机冲突是意志过程中较重要的知识点,考查频率较高,多以理解类的单选题来考察大家,故在此将就动机冲突中的几个重要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以帮助各位考生进行备考。
二、主要内容
动机冲突指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同时存在着一个或数个所欲求的目标,或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排斥的动机,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
常见的动机冲突有四类,分别是: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1.双趋冲突。该冲突指的是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常型:既想要A,又想要B,但是只能趋近其中一个。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
(2)自古忠孝难两全。
2.双避冲突。该冲突指的是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常型:既不想要A,又不想要B,但是只能回避其中一个。
(1)进退维谷。
(2)前怕狼,后怕虎。
3.趋避冲突。该冲突指的是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常型:面对目标A,有想要的方面,又有不想要的方面。
(1)有人“想喝粥又怕烫”。
(2)有人想当班长,能锻炼能力,但是又怕影响学习。
4.多重趋避冲突。该冲突指的是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常型:面对目标A,有想要的方面,又有不想要的方面,面对目标B,也有想要的方面,又有不想要的方面,从多个目标中选一个。
(1)旅游出行时:飞机比较快,但是贵,火车比较便宜,但是用时比较长。
(2)大学择业时:小城市离家近,但是机遇少,大城市机遇多,但是离家远。
做题技巧:做题时先注意有几个目标,再看是趋还是避。双趋、双避冲突都是两个目标中选择一个,趋避是一个目标,多重趋避冲突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就是对于动机冲突的解释和说明,接下来我们结合一道练习题巩固。
三、题目练习
【单选题】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他面临的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动机冲突的运用。
选项A,双趋冲突。是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选项B,双避冲突。指的是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选项C,趋避冲突。指的是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选项D,双重趋避冲突。指的是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题干中“既想锻炼自己,又怕被嘲笑”体现了既想趋近一个目标,又想避免一个目标,为趋避冲突的体现。故此题选C。
(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