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涉及的“显性”与“隐性”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涉及的“显性”与“隐性”

中学教资考试涉及的“显性”与“隐性”
该知知识点主要以单选题、辨析题的形式考查。
1.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知识梳理】
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
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 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
【易混区分】
显性功能:计划内计划=结果
隐性功能:计划外计划不等同结果
例如: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方式能够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但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可能会使学生变成“书呆子“。该例题体现的是隐性功能。
2.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不同的方面
【知识梳理】
从定义上说,显性文化可以通过观察直接描述出来,是直接、明确和具体的,具有直观性的特点。
学校中的隐性文化要素,需要经过反复的观察并进行恰当的抽象才能得出,具有间接、相对模糊和抽象的特点。隐性文化是非直观性的,而弥散于人们的具体行为和交往关系之中,是人们处理事物的一般准则、态度、情绪反应和心理倾向。它既不独立存在,又无
处不在,具有弥漫性的特点。
【易混区分】
显性文化:有形,如校园的绿化、美化、硬化、亮化⼯程的实现等;学校各项功能设施的建⽴和配套⻬全,常见的像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
隐性文化:无形,如校风、班风、人际关系等
例如: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涉及的“显性”与“隐性”学生对学校班级老师所特有的依恋认同和热爱。该例题体现的是隐性文化。
3.根据课程呈现形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知识梳理】
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官方课程、公开课程,指的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隐性课程也叫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隐性课程” 一词是由杰克逊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易混区分】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计划性。
显性课程: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有计划的、预期性的影响
隐性课程:间接隐蔽的方式呈现,非计划性、非预期性的教育影响
例如: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园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确定了校训等。该例题体现的是学校重视隐性课程的建设。
4.根据存在方式,课程资源还可以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知识梳理】
显性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隐性课程资源一般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
5.根据知识的表现形式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波兰尼)
【知识梳理】
显性知识:又称“言语性知识”,是能够以书面文字、图表、数字和公式等形式加以表述的知识,包括常见的概念、原理、数学公式等。波兰尼认为,显性知识是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表述的知识”,通常是用言语等人为方式,通过表述来实现的,所以又称为“言明的知识”。
隐性知识:指的是储存在个体头脑中的记忆、经验、技术、感受等,属于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非信息知识。隐性知识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难以言传的”知识。波兰尼的命题:“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
【易混区分】
显性知识:明确知识,如图文图表
隐性知识:缄默知识,如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杨松
行测理科

中公骨干,九年教学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梁春玮
行测理科

深耕数资13年,方法技巧多

尚迎春
面试

经验丰富,重点突出,面试明师

刘婉婷
面试

深耕面试8年,霸气正能量

刘嘉宁
判断推理

深耕判断10年,人美实力强

车轩
行测理科

骨干师资,8年教学经验

李艳
面试

聚焦学员,6年面试深耕经验

杨松
行测理科

中公骨干,九年教学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