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中学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镇中常见的功能区,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等。城镇功能区无明显的界限,某一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用地。
功能区 | 形态 | 特征 | 位置 | |
住宅区 | 集聚成团状,占地面积大,分布最广泛,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 建筑、环境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 中高级住宅区 |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
低级住宅区 |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 |||
商业区 |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 商业区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 |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 |
工业区 | 集聚成片 | 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
不同的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模式 | 形成因素 | 相同点 | 不同点 |
同心圆模式 | 地租因素 | 城市中心均为中心商务区;高级、中级和低级住宅区出现分化且背向发展 | 各功能区呈同心圆状分布;自市中心向外缘扩展形成五个同心圆 |
扇形模式 | 交通的发展 | 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 | |
多核心模式 | 地租因素,交通的发展,人口增多 | 城市围绕不同核心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 | |
未来“田园城市” | 以人为本,人城协调 | 以人为中心,兼有城市和乡村的优点 |
(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