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东省公务员笔试考什么内容?会分岗分卷吗?
2025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笔试大纲尚未公布,具体笔试考试内容留待官方公布。以下由中公教育根据2024广东省考相关信息整理,为大家详细说明广东省考笔试考什么内容,以供考生备考参考。
2024广东省考根据报考的职位,实行分级分类考试。省、市级综合管理类(不含公安、法院、检察院、监狱戒毒管理机关)职位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一》;县、镇级综合管理类职位以及公安(不含执法勤务)、法院、检察院和监狱戒毒管理机关职位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二》;行政执法类职位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行政执法专业和申论》;公安机关执法勤务职位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安专业和申论》。
一、行测篇
2024广东省考行测科目考察五大专项,主要包括常识应用、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部分。
1、常识应用
本部分试题包含判断题、单选题和多选题,每种题型5题,共15题。主要测查报考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2、言语理解与表达
本部分试题为单选题,考察题型包括选词填空、阅读理解两种。选词填空5题,阅读理解10题,共15题。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3、数量关系
本部分试题为单选题,考察题型包括数字推理、数学运算两种。数字推理5题,数学运算10题,共15题。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4、判断推理
本部分试题为单选题,考察题型包括图形推理、逻辑推理、科学推理3种。需要注意的是,2024广东省考取消类比推理题型,2025广东省考是否恢复考察,还待2025年大纲确定。图形推理5题,逻辑推理15题,科学推理5题,共25题。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以及运用基本科学知识作出推理判断等。
5、资料分析
本部分试题为单选题,共20题。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文字、图形、表格等各种形式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二、申论篇
2024广东省考4个申论试卷均有大作文。《申论一》为3道题,题目类型分别是归纳概括、提出对策、文章写作。《申论二》为3道题,题目类型分别是归纳概括、提出对策、文章写作。《行政执法专业和申论》申论部分为3道题,题目类型分别是归纳概括、提出对策、文章写作;行政执法专业部分为50题,均是客观题,题目类型分别是判断题20题,单选题25题,多选题5题。《公安专业和申论》申论部分为3道题,题目类型分别是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文章写作;公安专业部分为40题,题目类型分别是单选题20题,多选题12题,情境题8题。
2024广东省考4个申论试卷,申论部分均为不同材料,命题结合岗位特征要求,考生备考的时候,需要了解笔试大纲,多刷历年试题,熟悉测查方向,掌握命题特点,才能有的放矢,针对考情,科学备考。
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模拟题
1.科学技术可以改善耕地条件,进而扩大某些粮食作物种植区域,还可以粮食生产过程中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实施塑料薄膜覆盖后,土壤一般可增温2~5℃,覆盖期内地表积温增加200~300℃,从而使作物适宜耕作区的纬度向北推移2~4°,海拔1000~2000m。该技术可应用的作物范围广,一般增产幅度可达30%~50%。农机装备技术的进步也至关重要。深松机、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等机械设备逐渐被推广使用,很多新技术也在其中得到应用。如遥感技术可应用于农业资源调查、动态监测、生物产量估计与农业灾害预报等领域。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是:
A.科技可使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不受海拔限制
B.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可使粮食产量增加
C.覆盖塑料薄膜可以使土壤增温200~300℃
D.遥感技术既能改善农业资源,又能预报农业灾害
2.在讨论科学与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差异和优劣时,常常有人提出“科学不是的,科学也会出错”的观点。这显然很正确,但在那种讨论中,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却明显是在用“所有认知方式都非完美无缺”这一事实,来故意混淆不同的认知方式。这是极具误导性的。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作者想说的是: `
A.在关于认知方式的讨论中不应偏离议题
B.任何一种认知方式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
C.生搬“科学会出错”的观点有时会混淆视听
D.科学和宗教这两种认知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
3.当下,我国各类真人秀综艺栏目的发展呈现出井喷状态。然而,由于栏目扎堆,风格雷同,一部分作品缺乏质感、灵性和情怀,格调低下,大有走向“愚乐”之途的不良趋势。甚至个别栏目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经济效益而轻社会效益,这种创作观念上的误区严重制约了栏目文化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发挥。在这种“泛娱乐化”的背景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文化类栏目异军突起,实现了口碑和收视率的双赢。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综艺栏目要强调寓教于乐
B电视媒体人负有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C以传统文化扭转”泛娱乐化”现状
D综艺栏目应制作成更高层次的带有娱乐属性的文化产品
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模拟题答案
1.【答案】B。中公解析:第一步,通过问法确定此题类型是“查找细节”。第二步,将选项与题干一一对应,辨析选项。A项对应“科学技术可以改善耕地条件,进而扩大某些粮食作物种植区域,还可以粮食生产过程中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实施塑料薄膜覆盖后……海拔1000~2000m”,“不受海拔限制”表述过于,排除A项。B项对应“科学技术可以改善耕地条件,进而扩大某些粮食作物种植区域,还可以粮食生产过程中有限资源的利用率……该技术可应用的作物范围广,一般增产幅度可达30%~50%”,符合原文。C项对应“在实施塑料薄膜覆盖后,土壤一般可增温2~5℃,覆盖期内地表积温增加200~300℃”,覆盖塑料薄膜可以使覆盖期内地表积温增温,而不是使土壤增温200~300℃,偷换概念,排除C项。D项对应“遥感技术可应用于农业资源调查、动态监测、生物产量估计与农业灾害预报等领域”,而不是“遥感技术改善农业资源”,偷换概念,排除D项。因此,选择B选项。
2.【答案】C。中公解析:纵观全文,尾句“这是极具误导性的”显然是作者主观性的表述。我们就可以通过指示代词“这”顺势查找前文,也就是寻找作者认为有误导性的内容,而前文涉及误导性的内容即在讨论科学与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差异和优劣时,生搬“科学会出错”的观点会混淆视听。同义转述的选项为C项。文段重在说明讨论中的混淆、误导现象,而非“偏离议题”,排除A;B项是用来混淆不同认知方式的事实,非作者想说的;D项与文段观点相悖,由“用‘所有认知方式都非完美无缺’这一事实,来故意混淆不同的认知方式”可知,科学和宗教这两种认知方式是有优劣之分的。故本题选C。
3.【答案】D。中公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当前综艺栏目存在的问题,即“格调低下”“缺乏质感、灵性和情怀”“重形式而轻内容”,然后指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栏目的,这些的做法是和失败的做法相对的,所以这些栏目的特点应该是层次比较高。文段通过前后的这种对比,强调的是综艺节目应该怎么制作,也就是要按案例的做法来制作。D项表述与此相符。A项是部分内容,不是论述的重点。B项“电视媒体人”不是文段论述的对象。C项中的“传统文化”只是节目质量的一种方式,不是方式。故本题选D。
(责任编辑:李明)
- 2025辽宁鞍山市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前资格审查公告
- 2025湖南娄底市考试录用公务员资格审查与体能测评公告
- 2025广东省考试录用公务员深圳市法检机关司法警察、深圳市司法局警察职位体能测评公告
- 2025湖南邵阳市考试录用公务员资格审查与体能测评公告
- 2025湖南益阳市公务员考试资格审查与体能测评公告
- 2025湖南省考试录用公务员张家界考区资格审查与体能测评公告
- 2025年湖北省文联考试录用公务员资格复审公告
- 2025年湖北省广播电视局考试录用公务员资格复审公告
- 2025年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湖北省政府采购中心)考试录用公务员资格复审公告
- 2025年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考试录用公务员资格复审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