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及答案
21.某班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以“如何才能让同学喜欢或接纳”为行为准则,该班处于课堂纪律发展的哪个阶段?
A.自我服务行为 B.人际纪律 C.自我约束 D.反抗行为
21.【答案】B。
阶段1:拒不服从的表现 阶段2:自私自利的表现 阶段3:人际关系表现 阶段4:自我管理
二、辨析题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说法错误。
23.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说法错误。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24.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该说法错误。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即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故本说法错误。
25.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25.该说法错误。(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联系:德育过程影响品德形成过程,品德的形成需要德育来促成。
区别:(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的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儿童品德进行培养的过程,它是受教育者与外部教育相互作用的过程。
(2)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人在外部影响下,内部思想品德的变化发展过程,是主体人与外部各种教育、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一定思想品德变化发展结果的过程,属于人的素质和发展范畴。品德形成是人的发展过程,是儿童政治、思想、道德结构构建完善的过程。它侧重于道德主体的内部运动。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因素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因此,品德形成过程是主体与外界各种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责任编辑:李明)
- 2024下半年海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前温馨提示
- 2024年下半年四川宜宾市高县教育和体育局教师资格认定合格人员名单通告
- 2024海南五指山市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结论公示
- 2024下半年教资面试准考证下载打印入口
- 2024下半年西安市灞桥区教师资格证书发放公告
- 2024年河北邯郸市下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证书领取公告
- 2024年下半年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考前提示
- 2024年下半年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准考证打印入口官网
- 2024安徽蚌埠市固镇县教师系列拟直接认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名单公示公示
- 2024下半年辽宁鞍山市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认定申请表领取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