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条件作用理论VS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VS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这一章节,我们学习了桑代克的试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针对于巴甫洛夫和斯金纳我们可以对比掌握。
知识详析
一、相同点
1.学习的最终结果都是建立在某种刺激与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结。
2.都强调外在的刺激和外在的反应,对内在的心理过程不重视。
二、不同点
1.二者实验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S-R)的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
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通过狗的消化唾液实验认为人的学习是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理论提出两类理论,一方面是条件反射的获得与消退;另一方面就是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R-S)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斯金纳。
斯金纳通过斯金纳箱让小白鼠主动按压杠杆获取食丸的实验,认为人类的学习主要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强化理论。
2.二者联结建立的顺序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是通过将无条件刺激与某一中性刺激结合一次或多次后,最终建立与某一反应之间的联结;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在某种刺激情境之中,建立某一正确反应与某一强化刺激物之间的联结。简言之,前者是建立S-R联结,也就是研究的是应答性行为;后者是建立R-S联结,研究的是操作性行为。
3.二者刺激含义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不能引起反应的中性刺激;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具有奖励性质的强化刺激物,而不是中性刺激。
4.二者反应的含义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主要是指个体生来就有的情绪反应或内脏和腺体的一些反应;操作性条件反射指个体能够主动控制的肢体的外在反应。
5.二者适用条件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主要用于解释人们的各种情绪性反应、内脏或腺体的反应是如何与各种中性刺激建立联系的,其内在机制是怎样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主要是解释如何有效地建立、形成新的行为,尤其是如何利用强化手段来形成良好的行为或改变不良的行为。
【小试牛刀】
1.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工具性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
2.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故A项正确。
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重点在于区分A与B。学生因专心听讲被表扬后而养成了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行为)然后出现教师的表扬(刺激),从而增加了学生认真听讲出现的概率,所以行为是主动的,属于操作性行为中的正强化。
(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