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建构主义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学习理论-建构主义

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个考察频率相对较高的考点,需要大家重点备考。今天带大家梳理一下有关建构主义的相关知识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以下四个观点: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学观。

一、知识观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例:新课改之前我们写标准答案,而现在写参考答案。所以知识只是当前有限知识水平的一种假设,会随着时间而变,具有动态性。】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能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

【例:水的沸点在平原和高原上由于海拔的高低变化发生变化。所以知识具有情景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对这些命题都会有同样的理解,因为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知识具有主观性。】

二、学生观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丰富、潜能巨大。

【注意:这个知识点可以和学生观中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一起备考。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老师不能以现在的成绩、眼光评价学生的以后、未来。】

2.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每个人的理解往往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三、学习观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我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是不能按头饮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吸收知识,老师也不能采取满堂灌的形式,而是应起到引导者的作用。主动性对应了新课改学习方式中的自主学习。】

2.社会互动性。

【注意学生共同体在学习中的作用,运用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认知结构。例如:课堂中经常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合作能力。社会互动性对应了新课改的合作学习。】

3.情境性。

【知识存在于具体、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例如:在玩跷跷板游戏的过程之中,学生自行探究杠杆原理。情境性对应了新课改的探究学习。】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