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领悟弦外之音,抓住作者的“隐性主旨”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领悟弦外之音,抓住作者的“隐性主旨”

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片段阅读板块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类题目:作者在文段中指出了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缺陷或错误,但说到这里戛然而止,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继续往下说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的文段让人有些拿不定主意,作者说了这么一大堆,难道主旨就是想说我们现在存在这些问题吗?选项里倒是有问题本身的表述,但一选了之总让人觉得心有不甘。选项中也有解决问题的对策,可原文中并没有出现,还能选吗?

这样的题型,我们将它称之为“隐性主旨题”。顾名思义,作者并没有把想表达的主旨直接包含在原文的某句话中,而是通过“拐弯抹角”的暗示手段,间接表达了文段的主旨。这样的文段通篇找不到所谓“主旨句”,但作者已经把想要表达的意思隐晦地传达出来了。无论在考试中还是在现实中,我们如果郑重其事地讲出当下存在某些问题,往往并不是单纯地指出问题本身,而是想强调问题需要解决。

拿一个生活中的场景举例。小张放假后每天瘫在家里吃喝玩乐,学习的事情被完全抛之脑后。小张的母亲意味深长地对他说道:“学如逆水行舟,你一天天这样荒废学业,以后肯定要后悔的呀!”我们代入小张的角色揣摩这番话的用意,母亲的意思当然不是强调荒废学业是一件不好的事,而是在希望小张能够尽快改正这一问题。

为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基本思路,下面通过例题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例题】空气、水、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必需条件,然而相对于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公众对土壤污染并不够重视,防治意识要弱很多,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雾霾来了我们能看到,河水变臭我们能闻到,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吃的大米、蔬菜是在什么样的土里种出来的,含有什么不该有的元素。更可怕的是,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便很难恢复,如果今年这片地里种出的庄稼有毒,明年也必定带毒,若想恢复如初,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土壤污染与其他生态污染有哪些不同

B.公众应重视土壤污染并防治意识

C.土壤污染危害的发现为何具有滞后性

D.土壤污染治理应舍得投入时间和财力

【中公解析】答案选B。文段作者在第一句“然而”之后便指出我们当下存在的问题:公众对土壤污染并不够重视,防治意识要弱很多。后文进行了原因的分析以及危害的阐明。因此作者想表达的观点应该是解决这一问题。B选项对应问题的解决,当选。A选项强调土壤污染的不同之处,非重点。C选项解释滞后性的原因,无中生有。D选项给出的对策并非对应文段重点内容。

总之,今后遇到此类文段,可以概括文段所提到的问题,并结合选项选择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便是隐性主旨题作者的核心观点。最后,祝各位考生能够,美梦成真。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