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综合分析题作答如何脱颖而出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面试综合分析题作答如何脱颖而出

在结构化面试中,不论是国省考还是事业编,综合分析类题目一定是重中之重!但在面试的学习过程中,很多考生看到综合分析就头大,抓不住重点、思路不清楚、内容展不开、没亮点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最终的面试分数,为了帮助大家答题内容的质量,在面试中能够脱颖而出,中公教育在此给大家讲解作答综合分析题的方法技巧。

一、审题,把握重点。

在答题过程中,要审题,找准核心关键词或话题来进行作答,切忌不要想当然偷换概念或说一些泛泛而谈,毫无针对性的话,审题不,内容再充实也是无用功!尤其是一些社会现象类题目,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以该题:“当下,有不少年轻人认为丰富的职场经历才是多样的人生,经常换工作可以丰富职场经验,也说明自身能力强,而一直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的人说明能力不行,是找不到另一份工作的体现。对此,你怎么看?”为例,很多同学在答题时都只会浮于表面,谈青年人两种选择都是对的,然后展开分析等等,但是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论是青年人的哪种选择其背后都折射出当下青年人不正确的择业观,如果能审题,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会让我们答题更,也更有深度!

二、逻辑清楚,表达清晰。

逻辑清楚表现为内在逻辑和外在逻辑。内在逻辑是指答题结构要清晰,尤其是一些学习了一段面试的学生想要亮点,想要个性化,想要与众不同,于是剑走偏锋,反而本末倒置了!答题结构可以灵活但是一定要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清楚。另外,外在逻辑是指答题内容呈现形式,养成总分结构习惯,有段旨句,让人一听就知道接下来围绕着什么内容来答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连接词,突出重点,比如“当前,一些年轻干部工作比较机械教条,缺乏灵活性,上级领导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干,被称为“工具化干部”。对于“工具化干部”,你怎么看?”咱们在分析影响的时候,三个点,这种现象长此以往最直接的就是影响干部自身成长。一些年轻干部在工作缺乏自主思考,把自己定位为领导“手”“脚”的延伸,机械执行领导的安排,长此以往年轻干部的创新思维能力会禁锢,做事也会缺乏动力,不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更重要的事影响群众切身利益。“工具化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实际问题的真正解决,偏离了实事求是工作精神,机械化执行政策,不结合实际情况机械按照文件要求办、按指示办,导致群众办事面临各种困扰,切身利益受损。与此同时还有损政府部门形象。“工具化干部”的存在有损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会让群众认为政府部门存在庸政懒政不作为的问题,进而损坏了政府公信力和形象。让听的人听起来更清晰更能抓住重点。

三、掌握方法,分析深刻。

掌握常见分析方法并熟练运用,有些时候会让我们分析速度更快内容更深刻。常见的分析方法有两种,第一个是主体分析法,比如:“近日,各地恶性伤医事件频发,有些医生因此失去了生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我们在分析原因的时候就可以从题干联想相关主体有哪些,医生、医院、患者,所以原因很快就分析出来个别医生医德医技有待,医院安保措施不到位;患者对医生期望值过高;第二个二个是主客观内外因,比如“当前,一些年轻干部工作比较机械教条,缺乏灵活性,上级领导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干,被称为“工具化干部”。对于“工具化干部”,你怎么看?”为例,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工具化干部,主观就是干部自身思想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客观就是相关制度不完善,督查问责泛滥、考工作评不科学等。

四、巧用案例,论证充分。

在名言警句类题目中,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类题目,很多同学往往作答过于理论化,空洞无力,甚至车轱辘话来回说,建议考生可以巧用一些事迹、数据、人物、背景,这样答题才能更充实,比如“厚植家国情怀”,我们在答题时就可以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尊奉家国情怀,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体现了“爱家”与“爱国”的一体性,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不少文人墨客的作品中都体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或者是我们列举一些人物案例,像“两弹一星”钱学森毅然归国;结构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归去来兮”;戍边五战士“国土虽大,不丢一分”都可以作为论证材料使用。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