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每日一练模拟题及参考答案2024.10.31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面试每日一练模拟题及参考答案2024.10.31

 【模拟试题】 

随着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区域竞争政策的调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使得各大城市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大背景下,我市准备实施“万千人才引进”项目,吸引高素质人才进驻本市。在如何吸引人才的谈论会上,各方人士给出了以下8个选项:

1.以高薪水来吸引人才。利用客观的收入、优厚的待遇对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

2.以零门槛落户吸引人才。在本市落户能增强人才的归属感,更好地留住人才。

3.给人才更多的创业优惠政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很多毕业生会选择创业,给予创业优惠政策能吸引高校毕业生。

4.以住房吸引人才。在房价飙升的当今社会,买房会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困扰,如果能年轻人住房问题,也能吸引一部分人才。

5.给配偶安排工作。很多人才不愿意去外地工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庭原因,会与配偶两地分居,解决配偶工作问题,举家搬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6.解决子女就学问题。目前农民工孩子进城无学可上或是上不起学,为了解除后顾之忧,解决子女就学问题也可在考虑范围之内。

7.给人才安家费。人才吸引来,首先要有一个家,安家费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解决安家问题也应该考虑在内。

8.给予项目扶持。很多地方人才引进盲目,人才引来用不上,为了消除人才的顾虑,应该让其发挥自身价值,让其有用武之地,所以给项目也是很重要的。

【问题】

请从以上8项措施中选择你认为最有效的3项,进行排序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本题属于无领导小组面试中排序类多项选择类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看考生在分析问题时候能否抓住问题的本质,在陈述过程中能否思路清晰,作出合情合理的选择。

首先我们要对题干中的8项进行分类: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存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因此我们将8个选项进行分类,其中1、4、7为生存需求,2、5、6为尊重需求,3、8属于自我实现。考生可以自行分类,并在每一类型中选择合理的选项,言之有理即可。

我们下面进行示范作答,考生在答题时可以这样说:

我认为最有效并排序后的三项是:1、6、8。

选择1的理由:选项1的在1、4、7三个选项中是最为基础的选项,越基础的东西越不能被替代。首先,能满足人才在一个城市很好地生活下去。只有生存下来了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如果基本工资都不能,的人才肯定不会选择我市作为其发展的地方。其次,也是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如果我们开出高于其他城市的工资,也能显示我市对人才的重视,也能显示我市招纳人才的诚意。

不选择4、7两项的理由是:选项1中说的是“高薪水”可以同时解决4、7两个选项的问题,可以每个月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也可以适当地加上住房和安家费的补贴。

选择6的理由:首先,父母工作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未来子女能更好发展,解决子女的就学问题就能从一定程度上解除父母的后顾之忧,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其次,如果人才来到本市,但是其子女在老家就学,人才在本市找不到归属感,也可能会出现由于担心子女,而无心工作的情况。这样即使引进人才,也会留不住人才。

在2、5、6这三个选项中选择6,不选其余两项的理由:如果本市是三线城市,三线城市的户口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远没有一线城市有优势。配偶的工作与孩子的就学相比,人才的肯定会是孩子的就学,只要人才的足够养活一家人,配偶随迁后不一定非要参加工作。

在3、8两项中选择8的理由: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有因素和激励因素,因素即员工工资和劳动保护。激励因素即工作表现和工作成就感。而前两个选项已经解决了职工的因素,所以就应该考虑让引进的人才实现自身的价值。作为有专业知识、技术的人才来说,精神上的需求往往更强,更注重追求事业上的成就感。项目支持能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效果,为人才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能激励人才地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给予项目支持也会推动我市的发展,不至于引进人才用不上、用不好。

在3、8两个选项中没有选3是由于虽说是为创业提供优惠政策,但毕竟创业也存有一定的风险,为了保险起见,直接给人才一定成熟的项目让其发展,会比创业更加吸引人才。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