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之地理常识——大气的垂直分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每个圈层的物质构成和特点各不同。其中大气圈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最为密切,且是厚度的圈层。
地球上的大气总质量约为5.5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大气随着高度的增加愈来愈稀薄。人们把极光出现的高度1200km,定为大气上界。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有显著差异。故将大气自下而上分为5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一)对流层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的最底层,其厚度自地面向上起算,平均为10~12km。
对流层在整个大气层中厚度虽薄,但却集中了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主要的天气现象如云、雾、雨、雪,雷电等都出现在此层。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约6℃。因而它是天气变化最为复杂、对人类生活和生活影响的层次。
(二)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50~55km高度的大气层称为平流层。平流层内空气多做水平运动,对流微弱,气流比较平稳,能见度较好,晴空万里,空气阻力小,对于飞行来说,是有利的一面;但空气稀薄,飞机对操纵的反应较迟缓,则又是不利的一面。
(三)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85km左右的大气层称为中间层。该层的特点是:由于臭氧减少,且氮、氧等气体所能吸收的波长更短的太阳辐射已被上层大气吸收,因而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递减,到此层顶可降到-83℃以下。
(四)暖层
从中间层顶到800km左右的大气层称为暖层,也称热层。暖层大气直接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使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白天气温可达1700℃,夜间最低也有200℃左右。
(五)散逸层
800km高度以上的大气层,统称为散逸层,它是大气的最上层。该层空气极其稀薄,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大气粒子能克服地球引力而逸入外层空间。
【试题练习】
宋代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请问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是( )。
A.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性
B.平流层臭氧含量高,吸收较多太阳辐射温度低
C.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
D.平流层空气稀薄,升温作用不明显
【解析】
本题答案为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选项A错误,对流层空气上冷下热;选项B错误,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对紫外线有过滤作用,和题干无关;选项D错误,平流层气流稳定,晴空万里,利于飞机飞行。
(责任编辑:李明)
- 2025国考自然资源督察局面试公告|面试名单|面试时间|资格复审信息汇总
- 2025国考林业和草原局面试公告|面试名单|面试时间|资格复审信息汇总
- 2025国考生态环境系统面试公告|面试名单|面试时间|资格复审信息汇总
- 2025国考水利系统面试公告|面试名单|面试时间|资格复审信息汇总
- 2025国考矿山安全监察局面试公告|面试名单|面试时间|资格复审信息汇总
- 2025国考财政部及各地监管局面试公告|面试名单|面试时间|资格复审信息汇总
- 2025国考商务部面试公告|面试名单|面试时间|资格复审信息汇总
- 2025国考科技部面试公告|面试名单|面试时间|资格复审信息汇总
- 2025国考外交部面试公告|面试名单|面试时间|资格复审信息汇总
- 2025国考审计署面试公告|面试名单|面试时间|资格复审信息汇总